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曹钰 杨雪 黄芯瑜 罗惟巍 实习生 袁晨曦这是逆火重庆最难熬的一个夏天。极端高温“烤”验下,而行8月17日以来 ,士爱重庆涪陵、重庆南川 、为赴江津 、汤蹈巴南 、逆火北碚 、而行璧山、士爱大足等地接连发生森林火灾 。重庆其中 ,为赴最令人揪心的汤蹈一场山火 ,莫过于8月21日晚在北碚歇马街道虎头村燃起的逆火那团山火 。直到25日23时 ,而行这场肆虐了整整5天的士爱“火魔”终于被“击退”。对于重庆人来说 ,包裹虎头村的缙云山脉意义特殊——它是重庆主城的“肺叶” ,也是重庆人喜爱的“后花园” ,还是李商隐诗句中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中的“巴山” ,滋养着代代重庆人 。因此,救援燃烧在缙云山脉的山火,牵动着几乎每个重庆人的心 。一时间,各个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人们对山火的愤怒 ,对救援的渴望。就在这场与时间赛跑、与高温抗衡 、与烈火搏命的战斗中,一个个勇冲一线的消防员 、武警官兵,和一个个自发加入救援队伍的志愿者,组成了一幅壮美图景 :一边是烧得发亮的“红色火线”,一边是由抗击山火人群的头灯组成的“蓝色光链”,汇聚成了一个“人”字。那是一个个平凡英雄们用血肉之躯铸成的“防火长城”!救援现场,鼓动人心的口号牌。组成志愿者队伍的人员中,引发最多关注和感动的,是担任人员、物资运送任务的“摩托大军”。他们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